记者观察:绿色债券发行“井喷”背后
(资料图片)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商业银行已经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833亿元,在全市场绿色金融债券中占比超过57%。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发行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前10个月的总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倍。
绿色债券“井喷”背后,得益于“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指引。
诚如专家所说,近年来,我国对绿色低碳发展愈发重视,对金融机构提出越来越多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在这一方向指引下,银行机构资金端需要支持资产端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绿色行业发展,银行机构需要为此去寻找更多资金来源。此外,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债券发行成本较低且发债期限相对较长,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筹集中长期资金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这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加大优质绿色项目布局的结果。
近年来,各银行都多维度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例如,汇丰中国近期推出一项总额达3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信贷基金,将在未来18个月内进行投放,通过两个子基金分别支持中国内地企业的境内业务和跨境业务。恒丰银行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领域,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树立“上规模,优机制,树品牌”绿色金融总体目标,提出完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体系等8大项27条具体措施。
除了发行绿色债券,近年来,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力点日趋丰富,包括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承销绿色债券等。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
不过,目前绿色债券在发行中仍存在一定挑战,比如,绿色金融体系机制不够完善,不同体量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底层项目筛选难度较大等。
仅以能力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为例,东方金诚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中,国有行、股份行发行单数占比20.83%,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别为45.83%和31.25%,另有1家外资银行发行了首单外资银行绿色债券。从发行规模来看,国有及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别为64.35%、27.78%和7.66%。
上述数据直观反映出,中小银行发行单数占比较高,但发行规模远不及全国性银行的现状。
针对这一现象,东方金诚指出,其一,中小银行绿色金融体系机制建立尚不完善,在绿色认定、系统搭建、项目筛选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二,中小银行以支持地方实体经济为主责,绿色债券底层项目需严格满足绿色目录标准,辖内符合标准项目寻找较为困难。
关键词:


































































































































































![2023年06月06日[华为概念]涨停板金字塔](http://img.9774.com.cn/2022/0923/20220923111909319.jp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