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化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球独家
编者按:
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开放,中小银行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面对大行下沉以及同业竞争,中小银行经营压力持续上升,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进一步萃取典型经验,本报推出“聚焦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专栏,展现城商行、民营银行改革发展良好实践。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江苏银行坚持围绕建设“智慧化、特色化、国际化、综合化”服务领先银行发展战略,紧盯政策变化和市场趋势,加快探索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以特色厚植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综合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就江苏银行如何“打造特色化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专访了江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平。
以特色厚植发展优势
《中国银行保险报》:银行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我们看到,“特色化”经营是江苏银行重点强调的发展战略,请您谈谈特色化发展之道。
夏平: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变性金融需求既是我们的天职和使命,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江苏银行确立了“特色发展、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转型方针,把塑造特色作为基本发展方向,以差异化经营为手段应对同质化竞争挑战,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三农”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等为着力点,打造特色业务,强化特色服务,构建差异化发展优势。近年来,江苏银行每年信贷增量均保持全省前列,制造业贷款投放保持省内领先,绿色信贷占比在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1家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列。
擦亮绿色金融“名片”
《中国银行保险报》:我们注意到,江苏银行近期当选为“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代表”,在绿色金融领域塑造了行业专长,请您具体谈一谈。
夏平:早在2013年,江苏银行就将绿色金融作为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0年来,全行绿色投融资规模已超4000亿元,绿色金融综合业绩排名领先。江苏银行主动对接国际权威标准,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2017年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银行;2021年,江苏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率先发布“金融服务‘碳中和’行动方案”,宣布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国内最早一家同时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和“赤道原则”的城商行。今年1月,江苏银行从中日韩9家候选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理事代表”,成为继工商银行之后,中东亚地区唯一一家有资格参与全球可持续金融顶层设计的金融机构。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领同业与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合作,在全国首创“绿色创新组合贷”;与江苏省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财政优惠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苏碳融”“环保贷”“环保担”“ESG表现挂钩贷款”“碳账户挂钩贷款”等特色产品。
全力打造“智慧小微”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报》:小微企业是经济系统的“毛细血管”,对扩大消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升经济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提供了新机遇。请您谈谈江苏银行支小助微的做法。
夏平:江苏银行围绕专营体系、专用产品、专属流程、专项机制形成专业化服务,江苏银行为小微企业开启“信贷直通车”,依托自身网点布局,依靠地缘、人缘、亲缘“三缘”优势,根植小微网格化服务,创新“三量三看”调查方法,练就小微服务的硬本领,充分发挥法人银行属地优势,积极构建银、政、担、商等多方合作的小微服务生态圈。
江苏银行以科技驱动和数字赋能为主线,聚焦渠道建设、产品服务、风险防控及运维管理,构建小微金融“四梁八柱”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化“四贷能力”长效机制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中小银行首家智慧小微银行”。江苏银行强化数据资产挖掘,牢筑小微服务数字基础,着力构建从采集到解析,再到应用的数据“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以数据驱动实现企业信息向信用价值转换,加快布局紧跟客户流量的数字化渠道入口,实现“客户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工具重塑业务流程,探索更简、更优、更全的小微金融服务。织密扎牢紧盯客户特征的数字化风控能力,开发“黄金眼”管理中台,围绕客户特征数据,搭建小微智慧风控体系,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银行小微平均不良率。
“数智化”推动新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近年来,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江苏银行如何走好金融创新之路?
夏平:江苏银行主动把握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入“数智化”新阶段的发展趋势,将“智慧化”提升到发展战略之首,不断探索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最近,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热议,激发大家对银行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思考。我们的体会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数据应用,大数据一定是商业银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江苏银行在2022年专门成立了大数据一级部门,进一步构建数据研究、运用和治理优势,加快推动“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从流程优化、画像工程、客户体验等多个方面推动金融科技建设提档升级,改善客户体验,赋能业务发展。近期上线自主研发的“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国内大语言模型在客户服务领域的试点应用。
近年来,江苏银行主动打破科技与业务之间的壁垒,在业内较早推进科技、业务双向融合,向业务部门输出技术骨干,让业务人员反过来承担技术角色,关注测试和体验工作,打造有特色、有深度的“业技融合”模式,推动科技与金融互促相“融”。
江苏银行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持续挖掘“冷数据”价值,全面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苏银链”平台,率先应用于票据贴现业务;在国内率先推出物联网金融应用,并成为中国银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牵头行。2020年,江苏银行启动实施“智慧金融进化工程”,重点打造了首款拳头产品“随e融”,让客户“最多点三步、最多填三项”,就可轻松获得融资支持。
江苏银行以技术创新赋能智慧运营,建立金融服务共享机制,加快推进运营业务线上化、智能化、集中化,构建线上线下业务流程融合、前台后台运营模式融合的智慧运营模式,利用智能机具与客户进行交互,努力实现快人一步,极简极美,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便捷贴心的运营体验,智能柜台主要业务功能迁移率达到90%,对私客户业务办理效率提升近3倍。
江苏银行以数据模型提升风控质效,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全流程管理中,江苏银行围绕业务创新、行为管理、流程控制等风险易发领域,发挥智能系统“不知疲倦、不讲人情、不会犯错”的优势,逐步探索出一套“传统风控+大数据”的新型风控模式,构筑起全覆盖、全过程的智慧风控体系。
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
《中国银行保险报》: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存在较大错配,亟须精准和普惠的金融服务。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江苏银行是怎么做的?
夏平:立足新市民群体创业就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江苏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提质增效,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流程、对接平台等手段,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信贷服务质效。截至今年3月末,江苏银行为新市民创办的企业授信已超100亿元。
为解决新市民安居问题,江苏银行向进城购房农户提供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灵活认定收入流水等服务,优化客户住房按揭贷款申办体验。通过联通各地公积金中心数据,为江苏省内新市民群体查询公积金缴存情况提供便利。
为满足远离家乡、人户分离的新市民群体差异化就医需求,江苏银行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医保缴费、结算服务线上化,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套金融服务。3月末,江苏银行开立医保电子凭证超140万户,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随子女入住城市的老年人是新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银行持续打造“融享幸福”老年金融服务品牌,推出老年客户专属借记卡“融享幸福卡”,提供手续费减免及增值服务,上线手机银行“融享幸福版”,提升老年客户使用电子产品的便利性、安全性。成立“融享幸福俱乐部”,广泛开展老年客户金融知识普及、适老非金融服务等活动,已服务客户6.5万余人。
为满足新市民住房租赁、职业教育、汽车家电购买等日常消费场景需求,助力新市民提升消费品质,江苏银行还推出线上化消费金融产品数字“e融卡”。截至今年3月末,江苏银行数字“e融卡”累计发卡已达17.6万张。
关键词:
































































































































































![2023年06月06日[华为概念]涨停板金字塔](http://img.9774.com.cn/2022/0923/20220923111909319.jp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