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递:记者观察:中小银行上市热情仍高涨
(资料图)
登陆资本市场已成为不少中小银行的发展目标。临近岁末,部分银行的上市工作出现新进展。近期,潍坊银行公布首次公开募股保荐人及整体协调人、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顾问的中标结果,宣告港股IPO计划已经启动。此前,宜宾银行也披露港股上市计划,目前正在公开选聘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营销总体协调人、IPO会计师事务所。
在A股市场,排队IPO的中小银行更有11家之多,包括湖北银行、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湖州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广州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其中,湖北银行A股IPO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并于11月1日获受理,标志着上市进程再进一步。
中小银行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固然有借上市提升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考虑,但根本上还是寻求低成本的资本补充。作为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IPO所募集的资金质量较高,造成的清偿压力也较小,是相当理想的“补血”方式。
近年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增大。一方面,随着金融去杠杆、穿透式监管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逐渐回表,对表内信贷的需求增加,表内信贷投放加速了资本消耗。以上述有IPO计划的银行为例,部分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超过70%。另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遭遇挑战,进而削弱了其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根据中金公司研报,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拨备前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8%、1.0%,分别是2017年、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适度的资本储备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只有资本保持充足,才能够为表内信贷投放提供坚实支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大局,发挥好商业银行“金融活水”的作用。充足的资本同样也意味着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使得商业银行有条件实现稳健经营。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IPO力争“开源”的同时,中小银行也要注重“节流”,强化资本管理。正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所强调:“商业银行应树立资本约束理念,摆脱对资本补充的过度依赖。建议商业银行制定完善的长期资本管理规划,提升资本运用效率,推动‘轻型化’转型。综合运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和经济附加值(EVA)等工具,提升资本收益率,实现收益增速大于资产增速、资产增速大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良性循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