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发展仍需政策激励 每日快报
(资料图片)
近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及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发行人在境内外市场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转型债券共募集人民币1319亿元。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按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定义的绿债发行规模计,2022年,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债券达人民币5752亿元,规模引领全球。截至2022年末,境内外贴标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到了人民币3.3万亿元,其中,符合CBI定义的发行量达人民币1.9万亿元。境内发行的绿色贴标债券在中国在岸债券总体发行量中占比由2021年的1%提高到1.5%。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还高度依赖能源密集型及高排放行业,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整体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十分必要。 但是当前,该领域的融资缺口巨大且需求紧迫。《报告》显示,据CBI估计,中国要实现碳中和,仅钢铁行业就需要人民币20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每年人民币5000亿元。
基于此,继2021年4月启动SLB发行试点计划后,我国于2022年6月开始试点发行转型债券,涵盖电力、建材、钢铁等八大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了83只SLB和16只转型债券,累计发行量合计达人民币1319亿元,其中92%是SLB,其余为转型债券。电力、建材、钢铁、水泥和化工等一系列重工业的企业都参与了发行。
就此,《报告》指出,当前该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通过标准和激励等政策机制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在资金的投向上,《报告》认为,需明确清晰透明的标准引导,以确保资金流向确定可靠的转型活动和投资机会当中去。
此外,《报告》认为,当前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地方政府推出的试点也有望为更广范围的应用提供宝贵的经验改革创新。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