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头条丨平安私人银行:打造优质财富货架核心在“选品”
谈到私人银行的财富产品建设,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以下简称“平安私人银行”)总裁洪帅以超市货架来打比方:“在深圳,我们有走平价路线的华润万家,也有走高端、精品路线的Olé超市。而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将市场上各种好的产品放上来的‘高级货架’。”
为打造对投资者富于吸引力的产品货架,近年来,平安私人银行推出“平安优选”品牌,涵盖私募、公募与理财产品三大类。不过,在整个财富管理市场金融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如何凸显“优选”特色变得充满挑战。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时代,什么样的“货架”与服务能更好回应投资者的诉求?这也是一家零售银行需不断探索的课题。
擦亮“优选”名片
(相关资料图)
在平安私人银行管理层看来,打造一只“高级货架”是创造品牌价值的关键。而这背后,完备的“选品”机制非常重要。
平安私人银行联席总裁蔡灿煌向《中国银行保险报》指出,从产品上看,目前平安私人银行多元化、多策略的产品货架主要有两个产品来源:一方面是平安集团综合金融项下的优势产品,“比如说现在非标很稀缺,我们会引入我们集团内最优质的资产”。另一方面是来自市场上的多元化产品。“只有兼具这两方面,才能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
从进行挑选到产品上架,公平、高效的选品机制更是必不可少。据洪帅介绍,在私募产品方面,目前平安私人银行有一套完整、严格的私募公司和产品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同类对比等多维度考察合作机构,以此精选产品和管理人。公募方面,创新“Masters”选基方法,综合考核基金经理及其产品潜力。
“通过大数据量化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我们会先选出市场上50%左右的基金经理。接下来,通过定性方式筛选出100位左右。最后,结合市场环境筛选出10位左右适合未来市场的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产品就是我们的‘优选产品’。”洪帅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优选”的概念也延伸至财富产品货架中的银行理财产品当中。
2022年初,刚刚完成净值化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市场大幅波动。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曾有3015款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累计净值出现“破净”,挥别“保本”。“这种‘破净’现象让很多曾经一直买这种固收类产品的客户有了‘打破信仰’的感觉。很多客户避险情绪特别强烈。”洪帅坦言。
不过平安私人银行团队注意到,目前大量客户依然有“希望收益比存款再高一点”的理财需求,需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的产品来抵御通胀。基于此,平安私人银行推出理财产品“平安优选”品牌。
“通过大数据,我们滚动监测产品收益表现,筛选出各个策略、各个期限市场前五名产品,放在观察库中。如果产品在观察库内业绩表现稳定、优秀,我们将快速启动引入机制,让它登上产品货架。”洪帅表示。
赋能客户财富健康
产品货架的一端是产品,另一端是客户。伴随资管新规推进,资管市场、客户需求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对私行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体来说,对比前几年,私行客户更注重多元资产配置,也更关注家族和企业级的服务方案的提供,对金融机构的评价也全方位升级,更多考察其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综合解决方案。”蔡灿煌表示。基于上述需求变化,平安银行打造了“财富健康度”模式,帮助客户进行更合理的资产配置。
据了解,“财富健康度”是以穿透底层资产投向,并依托宏观政经环境与量化模型,构建出全生命周期的大类配置建议。这一模式将资产区分为五大类资产,分别为现金类、固收类、权益类、另类、保障类五种,计算出客户整体持仓绝对分数表现。健康度分数高低,代表着每个客户对模型所建议最佳投资组合的匹配情况。
根据平安私人银行披露的调查,经过两年运行后,目前私行客户财富健康度增长率达25.8%。团队将健康度在前后20%的客户进行比较后发现,高健康度客户的投资绩效是低健康度的1.5倍。蔡灿煌表示,目前,为进一步推动财富健康度落地,这项指标已成为对分行团队的考核指标之一,能够避免客户经理做出错误的资产配置建议。
除了持续推进“财富健康度”服务模式,平安私人银行也在不断提升以投研赋能客户投资的能力。蔡灿煌认为,“投研最重要的是做完以后要落地”。目前,平安私人银行组建了涉及多个投资板块的专家投顾团队,负责在市场分析、产品体系、底层资产以及资产配置等专业知识解读方面赋能客户经理。同时,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顾问式服务,协助队伍经营高净值客户。
考核方面,据了解,平安私人银行对投顾队伍的考核没有挂钩特定单一产品的销量,更关注赋能队伍的开单率、渗透率以及财富健康度等多项资产配置指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