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热讯:站在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新起点
(相关资料图)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1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绩做出了肯定。2021年恰逢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承上启下新阶段,《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走完了五年的历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卓越成果,也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此,笔者视2021年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起点”。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未来发展可供参考的建议。
首先是要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融资难、融资贵”确实是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银行信贷只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保险、资本市场等不可取代的领域,同样也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能解燃眉之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农村最底层的家庭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基础性的意外险或重疾险保单可能胜过免息或低息的小额信贷。再比如创业投资,中小微企业除了需要银行信贷的服务之外,更需要扶持创业创新的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相比,创业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它要承受的风险压力和时间压力远高过银行信贷,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却是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如何从中小微弱的需求侧去审视普惠金融的实际功效,是今后推动建设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或者说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格外需要重视的选项。未来5年,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比如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支付体系日益完善、银行信贷全面覆盖中小微弱的大背景下,可以在普惠保险、创业投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三个领域发力,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其次,要在全社会倡导金融健康的理念,并把它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规划普惠金融发展蓝图时,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都要意识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不仅是解决融资难问题,更应该是民众金融能力的培育,要将“金融健康”这个概念纳入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中。
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更高层次。在普惠金融的框架中,从金融产品到金融健康,不仅需要将被传统金融排斥的人群包容进来,还需要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素养,改善消费者的金融能力和行为,甚至要顾及消费者非认知类的个人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个人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建设金融赋能的基础设施,又要注重提升困难群体的金融能力以及青少年金融基础知识的教育。
最后,在数字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另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完善信息保护制度建设,加强数据治理。数字金融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潜在风险,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进行引导。在不断加速缩小“数字鸿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并加快农村信息数字化“新基建”,加大征信平台的赋能投入,帮助微弱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进行信用修复;发挥监管的积极作用,在加强数据治理、保护客户隐私方面取得进步。
正像《报告》所关注的,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及风险,比如在获取金融服务时如何实现两性平权、贫富无差别;“最后一公里”的物理距离和思想距离如何消除;金融经验不足用户面临高额隐性消费、过度负债等风险;移动支付账户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隐私泄露、电信诈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非常一致,都需要以“新起点”的心态看待未来的征途,持续不断地围绕“包容”与“健康”两个关键词建设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