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创服务体系需精准发力
从建设科创中心到试点科创板,再到打造科创金融试验区,“科创”正在成为上海最火爆的关键词之一。
金融服务体系如何精准发力,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强化科创金融供给、创新科创评估体系、完善科创金融生态等热点话题展开专业讨论。
(相关资料图)
让银行更懂科技和客户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近年来,针对科创企业“两高一轻”(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国内银行业不断强化科创金融供给,但金融服务供给还难以完全匹配需求。
“当前,银行科创方面的金融服务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但是和实际金融需求相比,科创金融供给仍然较为短缺。”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论坛上表示,银行扶持科创企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比如银行业始终处在追赶新业态、新企业的状态,还需快速迭代更新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商业银行天生比较审慎,这种审慎的风险偏好和科技创新高风险之间存在错位,传统的信贷服务面对科创企业的融资介入比较难。”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对此感同身受。他表示,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对科创企业进行评估困难很大,但若要将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核心要素或指标去分析,如何将知识产权含金量精准分析出来又是一大挑战。
如何打破对科创企业的静态评估视角,进一步深化科创金融服务?谷澎提出三点建议: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拉长做深金融服务链,做好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服务;完善科创金融专属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做强联动合力。
“银行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打造一套客户评价准入和产品体系,让银行更懂科技、更懂客户,尽量缩小错位。最核心的是要推动客户评价和信贷准入的方式更多地从技术进步、商业前景等维度衡量。”谷澎称。
突出科创板“硬科技”
科创板的设立是我国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级的关键一步。设立3年多以来,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底,科创板IPO融资8200亿元,96%的企业获得了创投资本支持;科创板设立后,打通了“募、投、管、退”,激发了一大批私募基金、创投基金投资科创企业的积极性,投资合计已达6000亿元。
“资本市场的市场属性强、规范水平高,与银行业提供的间接融资相比,具有风险收益匹配、激励约束相融的独特优势。”邱勇指出,“资本市场促进了创新资本的形成,通过风险投资、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安排,把各类资金高效转换为资本,为不同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赋能。”
下一步,如何更好激发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和产业集聚的效应?
邱勇表示,将在发挥综合服务体系方面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严把上市入口关,凸显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同时,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
“我们还将坚持‘三开门’,即开门办审核、开门办服务、开门办监管,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邱勇说。
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机构要构建更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还需从战略层面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纪志宏直言,一直以来,建设银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把它作为集团重要战略——除了构建企业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引导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建设银行还以培育的理念“陪伴”科创企业成长发展。
“建设银行是一个大集团,子公司比较多,功能牌照比较齐全,可以发挥多牌照优势,特别是加强集团内协同,为科创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提供与其成长进阶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纪志宏看来,构建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关键就是发挥好集团对企业整个生长过程的深度理解,同时把供应链金融切入其中,从企业创立、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各个阶段进行长周期服务。
“要在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能力上继续求突破。”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建议,以长期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支撑,鼓励金融机构以低成本、长期性资金定向支持科技创新,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风险补偿等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