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存款回流 理财回暖|全球微资讯
居民存款与理财规模在4月迎来“此消彼长”。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余额较3月减少46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国盛证券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推算,4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已回升至27.37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34万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此前持续的超额储蓄现象有所改善,4月居民存款出现理财化。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资料图)
“最近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能明显感觉到客户的态度比去年积极。”某股份行零售条线经理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受理财产品净值大跌影响,去年按照风险评级向客户匹配并推介理财产品,客户普遍会转而询问大额存单或其他存款类产品,所以初衷是营销银行理财,但最后落实的更多还是通知类存款以及货币基金、活钱理财产品等。
这也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缩影。进入4月,理财产品存款规模实现止跌回升,据国盛证券推算,4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预计已回升至27.37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34万亿元,是继去年11月以来的首次回升。
市场信心的修复源于理财产品净值“回暖”。据华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介绍,截至5月15日,银行理财破净率降至2.24%,较4月下降0.36个百分点,破净率已连续5个月下降。从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破净率分别为5.06%、3.27%,较4月分别下降1.00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城商行、农商行破净率分别为1.55%、0.61%,较4月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由上轮债市剧烈调整造成的净值回撤已基本修复,这种回暖态势也反映在收益表现上——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1.79%、2.32%,环比分别上涨1.24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研报认为,受去年底债市大跌负反馈、理财产品纷纷破净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集体面临赎回压力,理财公司纷纷强化产品设计和管理,并加强渠道营销功能,机构间存续规模增减出现分化。当前,银行和理财公司不断优化投资策略,使得产品净值得以修复,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对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激发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住户存款重新流回理财市场,使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逐步好转。
银行负债结构优化进行时
正如上述分析所言,4月以来,商业银行在负债端动作频频——多家全国性股份行及地方中小银行先后宣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10bp-30bp不等;5月15日,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也迎来下调,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不超过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不超过20个基点,而此前这两类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为基准利率加65bp;同一天,部分银行还“下架”了利率相对略有优势的“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一系列调整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优化负债结构。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居民超额储蓄高增、消费复苏较慢、银行息差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下,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从而增加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信贷支持的动力。银行方面,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缓慢回暖,居民避险情绪仍处于高位,存款持续高增,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不断健全,居民资金将由存款逐步向其他金融类资产转移,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长。为此,银行及理财公司应积极做好准备,以更稳健的收益回报迎接未来的发展机遇。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叶予璋、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投资经理周仕盈建议,银行及理财公司一方面要根据客群特征和渠道需求,构建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体系,包括混合估值产品、市值纯债产品、固收+产品、多资产产品、含权混合产品、跨境投资产品、量化策略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适合于不同市场环境和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客户选择产品的行为特征和流动性需求,产品结构全面覆盖,包括T+1、最短持有期、客户周期、定开型、交叉周期、日开型、封闭式等,通过主动产品创设,实现对不同市场环境下赎回压力的分散化。例如当利率上行,债市调整,高频开放的纯债产品可能赎回较多,但是现金类产品、封闭式摊余成本产品能满足客户追求平稳收益的诉求,从而成为销量的发力点。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