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亮点!消费金融需实现更高质量的“普惠”
近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转型调研”活动上,多位业界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以科技赋能持续让利消费者,加大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以稳健业绩有力支持扩内需、促消费。后续,消费金融公司需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在“惠”上进一步发力,更好地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实现对商业银行差异化补充
秉承践行普惠金融使命诞生的消费金融行业已走过了13年的历程。数据显示,经过13年发展探索,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2022年末,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负债总额7847.23亿元,所有者权益997.18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13年间,消费金融机构坚持与商业银行传统消费信贷业务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促进国内消费信贷市场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对商业银行零售金融服务的差异化补充。
最直观的体现是,消费金融公司立足功能定位,充分助力消费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截至2022年末,招联累计发放贷款1.72万亿元,资产规模1643亿元。”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费金融”)介绍。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费金融”)仅2022年新增服务客户数就超200万户,完成消费信贷投放637亿元,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29%。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自开业至今,累计发放贷款5293亿元,服务金融客户数超7000万。
数据显示,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消费贷款7.17万亿元,累计服务客户7.89亿人次;累计发放旅游类贷款4972.6亿元、健康医疗类贷款2917.49亿元、教育类贷款3973.32亿元。
消费金融需既“普”又“惠”
普惠金融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普”,一部分是“惠”。“普”是覆盖面,这就要求作为普惠金融组成部分的消费金融公司要面对下沉客户重点发力;“惠”即用户的融资成本。中邮消费金融介绍,通过多举措落实利率压降,2022年该公司贷款综合价格同比压降1.55%。兴业消费金融介绍:“近年来,我们持续下调贷款利率水平,平均利率同比压降2个点。”
但是,畅通服务“梗阻”的过程并非坦途。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以进城务工人员、蓝领工人等新市民群体为代表的中低收入阶层,此类客群对改善生活水平有强烈需求,但较少或从未享受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服务。
同时,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利润压降、竞争加剧的压力,一些消费金融机构受限于资金成本较高、获客难度高企的现实,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如何让“惠”可持续,考验着消费金融公司。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将助力降低消费金融产品风险定价,增加产品多样性,拓宽用户范围,提升消费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已经成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的共识。
率先探索纯线上业务模式的招联消费金融正是通过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打造了六大核心能力,为公司降本增效和微利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金融科技已经贯穿到获客、产品、运营、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精准识别、精确匹配、精细运营、精致体验,驱动数字化经营,让公司得以把更多节省下来的成本让利给普惠客户群体,实现‘惠无止境’。”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介绍。
“一是通过数字化重塑端到端客户及业务流程,赋能获客运营、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和资产保全各个环节。二是加速经营管理数字化,打通经营分析维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加固数据底座建设,拓展数据生态,全面赋能业务发展。”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表示。
此前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也在加快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和业务线上化,该公司线下和线上业务的占比已可平分秋色。在该公司看来,金融科技的支撑是两端,一端是客户服务,另一端是风险控制。“我们2022年投产的‘大额信贷产品远程面签’功能,为传统线下贷款业务科技赋能,先后实现了存量客户、增量客户的纯线上化展业,大幅提升审批流程时效,优化客户体验,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客户信息安全。”中银消费金融首席运营官章涛说。
消费金融公司送服务进基层。
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推进科技赋能的同时,被调研的消费金融公司也认为,后续需要花大气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令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这个体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客户,提供有价值且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多家机构都认为,要充分考虑融资产品多元化和合理风险定价原则。“当前消费金融正迈向存量竞争、良性创新和平衡发展的新阶段。”章杨清表示,“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加速向零售业务转型,凭借更低的资金成本、较高的风控管控能力、较强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优势,加强对消费金融主战场的投入,存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王晓敏认为,互联网跑马圈地增速迅猛时代已过去,整体增量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消费金融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更加立足专业化消费信贷功能定位,聚焦服务高价值人群,持续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形成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互联网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消费金融主体竞争发展的格局,逐步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新兴力量。
兴业消费金融董事长郑海清认为,精准定位客群并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融资需求,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意义。各类型的普惠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风险偏好,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道路。
章杨清还明确提出“普”应适度但“惠无止境”的理念。他呼吁,对客户群体的下沉应适可而止,“消费金融在对客户群体的服务精准性方面,需要加强普惠服务的有效供给。”
在调研中,多家消费金融机构谈及客户挖掘时也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给客户带去的应该是普惠而又适度的消费金融服务。基于此,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借助金融科技,动态评估客户需求、风险情况等,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授信额度,将合适的产品精准地推荐给合适的客户,避免造成“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