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前“二永债”市场新趋势-世界今亮点
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形式,“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合称)的发行情况一向受到关注。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共新发二级资本债1686亿元、永续债85亿元,整体发行节奏较去年同期有所趋缓。
(资料图)
分析来看,一方面与各季度发行节奏不一有关;另一方面,二级资本债的不赎回风险影响投资端需求,也对中小银行发行造成一定制约。
“二永债”发行通常集中在下半年
在宽信用和扩表背景下,近年来,商业银行密集发行“二永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二级资本债存续规模超3万亿元,永续债存量在2万亿元左右。据国金证券固收分析师樊信江梳理,截至3月20日,共有91家银行拥有二级资本债的有效批文,批复额度合计1.33万亿元,可用额度4203亿元;34家银行拥有银行永续债的有效批文,批复额度共计5754亿元,其中可用额度1172亿元。
“二永债”发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银行喜欢在下半年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特别是三季度。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三季度占到全年发行规模的34%,四季度也比较高,占28%,下半年能够占到全年的62%。”据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伟介绍,“二永债”与无风险利率(十年期国债)的走势高度相关,银行发行“二永债”会结合对于利率走势的判断。通常来说,下半年利率更低,因此银行集中在下半年发行“二永债”,也符合降低成本的逻辑。
一季度,商业银行共新发二级资本债1686亿元、永续债85亿元,按照一季度“二永债”发行约占15%的比例来计算,全年“二永债”发行规模合计在1.2万亿元左右,处在合理水平。
投资端关注二级资本债不赎回风险
发行成本方面,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二级资本债发行的平均票面利率为5.025%,永续债的平均票面利率为4.90%。
由于信用资质存在差异,不同类型银行融资成本也有所分化。以发行主体更为多元的二级资本债为例,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中小行与国股行融资成本差距正在拉大。2022年,城商行与股份行(国有行和股份行融资成本已基本持平)二级资本债平均发行价差创新高,达到103bp。
这主要与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不赎回风险抬升有关。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3月,共有5只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人发布不赎回公告。按公告日统计,当月宣布不赎回的二级资本债数量达到历史第二高(最高为2021年11月的7只);3月,首次有公告二级资本债展期的银行有4家(营口银行此前已经有展期),依然是历史第二高(最高的是2021年11月的7家)。
“不同于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具有独特的风险点——减记以及不赎回风险,这也导致其风险点爆发路径有别于一般的信用债。”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二级资本债在条款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次级属性,具备一定的品种溢价。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数量增加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让“不赎回-基本面恶化的映射-投资者对中小行偏好程度下降-新债更难发-不赎回”的负反馈链条加强。
今年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压力减小
由于中小银行倾向于通过二级资本债来“补血”,不赎回案例的增加也使得二级资本债市场呈现出一定的供需错配态势——一方面是市场投资需求受到不赎回风险上升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中小银行对资本补充的强烈愿望。
华福证券李清荷表示,截至2023年2月13日,农商行和城商行分别存续二级资本债200只和141只,但规模远低于国有大行与股份行。为应对不良贷款延后所暴露的风险,自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考虑到银行对贷款进行延期处理以及不良贷款暴露滞后,商业银行不良率仍承压,补充资本的需求将增加。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本就处于低位,并且有逐年下降态势,未来更有补充资本的刚性需求。
平安证券研报预计,2023年,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压力整体较2022年明显下降,但需要关注年底的行权高峰以及首批展期后到期的二级资本债。2021-2023年进入行权期的小型城农商行二级资本债的数量分别是67只、86只和41只,2023年的数量仅是2022年的48%,说明赎回压力大幅下降,但2023年12月有10只小型城农商行二级资本债进入行权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需要引起关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