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资讯:前三季度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去年全年
今年前三季度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发行起始日统计,截至11月6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7130.32亿元,同比增长48.85%。此前,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披露,2021年境内主体发行绿色债券规模合计6040.91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纯度提升 品类扩容
今年6月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目前这一势头依旧不减。近期,多家银行三季报数据显示,各行绿债余额大幅增加。
建设银行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末,该行持有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长逾75%,外币绿色债券余额增长逾20%;前三季度承销绿色债券41期,承销规模23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82%。浦发银行披露,前三季度该行承销绿色、可持续发展类债券、碳资产债券、转型债券及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BN)合计金额108.25亿元。另外,光大银行积极支持环保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报告期内承销7笔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规模45.8亿元,投资绿色债券规模同比增长79.86%。
绿色债券不断完善和推陈出新。今年6月,上交所修订发布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指引,新增推出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7月,首个融合中国实践情况与国际标准的绿色原则框架《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按照《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要100%投向绿色项目,绿色债券的“纯度”要求提升。
各机构也紧随政策加快创新。9月1日,招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簿记发行2022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这是全国首单适用《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国家开发银行也严格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筛选募投项目,同时自愿遵照《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于10月1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全球投资人成功发行120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虽然绿色债券快速发展,但与“双碳”目标撬动的百万亿元级资金需求相比,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还有较大空间。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研究估算,从2021年到2050年,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需求总额将达487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30年,中国需在该领域年均投入超16万亿元,其中约90%的资金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另有约10%来自政府财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贷款、债券、保险、基金和信托,碳金融等产品体系基本形成,未来仍需要加快培育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各家机构不断开展创新实践。绿色贷款方面,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人民银行于去年11月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发放也进入落地阶段,开年至今,包括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等多家银行陆续披露了获得人民银行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情况。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继续扩容,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产品存续134只,存续余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44倍。
绿色品牌相继推出。2021年,北京银行发布了“绿融+”绿色金融品牌,并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发银行也正式发布了“浦发绿创”品牌,并推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3.0版本。11月7日,工商银行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发布绿色金融品牌“工银绿色银行+”,该品牌立足该行绿色金融信贷规模、产品种类、治理体系、数据管理、风险管控、自身“双碳”工作、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成果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