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资讯】记者观察:理性选择银行理财
(相关资料图)
在股市下跌、基金净值曲线下降的时日里,手中握有闲置资金的人们会选择如何理财呢?
或者,其中一种答案是“买银行理财”。
理财产品一定会比投资股市、基金等更安全吗?或者,在资管新规开始实施同步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后,这个答案也未必。
“刚性兑付”“保本保息”“保本保收益”等涵盖的意义相同,即投资者在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可获得原本金融机构承诺的必须返还的本金和承诺的收益。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这种承诺将不复存在。
近日,多地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
上海银保监局称,在购买理财产品前,首先需要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本人如实回答问卷问题。为了达到购买某一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而轻易修改风险评估内容的做法不可取,金融消费者在进行个人风险评估时,要切忌“图形式、走过场”。
河北银保监局提示,警惕高息理财诱惑。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勿轻易相信“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等宣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理财产品,不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产品。
陕西银保监局提示,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消费者要警惕“安全”“保证”“承诺”“保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各类不当表述,避免偏听偏信。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重点关注产品类型、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和标的、盈亏规则等内容。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后,应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便于全面掌握市场风险。
对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而言,资管新规之前的“刚性兑付”实际上传递的是,购买银行理财是没有风险的并且还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金融市场的波动、震荡均是常态,净值化转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确定固定收益、不能保证预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所展示的业绩比较基准高低不能预测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高低。
银行理财未必会比投资股市、基金更安全,这一方面考验金融机构的运作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考验金融消费者在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中理性分析并选择的能力。消费者要明确清醒地认识到,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越高可能获得的收益越高,但同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尤其是在今年金融市场面临的复杂环境下,消费者更需要仔细了解产品投资方向,一定要客观分析、理性判断,谨慎作出投资选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