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资讯丨银行理财市场渐趋理性
“今年市场环境不理想,我对理财收益的预期也没那么高了。”看着APP收益栏里绿色的数字,90后投资者吱吱(化名)已经放平心态。在陆续阅读过一些投资教育文章后,她也做好了长线投资的准备。
(资料图)
受股市波动、债市走弱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尤其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各机构的投研实力和资管水平迎来直接考验。近段时间以来,理财市场先后经历了产品发行量收缩、“固收+”产品降温、部分产品提前终止、业绩基准下调等情况,背后反映出机构正在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以及投资者趋于理性的投资态度。
7月发行量环比减少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未能延续上涨趋势,全市场共新发2762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748款,环比减少21.31%。其中净值型产品新发2678款,占比达96.96%。理财公司方面,产品发行量环比明显减少,在售量则迎来近期首次回调。具体来说,7月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105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17款。同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3105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176款。
一直以来,固收类产品都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产品,发行及在售占比均为所有类型产品中最高。“固收+”产品因具备固收类产品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性,同时兼有弹性资产增厚收益的优势,因此一度受到市场青睐。
普益标准·诠资管研究中心指出,“固收+”产品的非固收部分资产配置,取决于客户属性。由于银行客户的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容忍度有限,难以承受权益等资产单边下跌带来的损失,因此发行的“固收+”产品需要避免净值出现较大波动。这就要求在做产品设计时,既要实现产品收益弹性,又不改变原固收产品风险特征。
不过,在市场波动之下,“固收+”产品也有所式微。普益标准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产品发行量约为1.3万款,较去年同期的近2万款降低了35.6%,在产品总数中占比也由去年的49.3%下降到45.4%。
多举措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固收类产品占据主流的当下,债市走势显著影响着理财收益率走势。招商证券研报指出,7月经济数据预计走弱,经济增长乏力,流动性持续充裕,短端利率持续大幅低于政策利率,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使得债券收益率下行。当前,各类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短期看或震荡。
从业绩基准来看,华宝证券研报显示,7月份,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3年、3年以上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分别为3.59%、3.72%、3.88%、4.11%、4.41%、5.08%。按产品类型划分,7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固收类4.06%、混合类4.99%、权益类4.94%,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下降12BP,而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上升22BP。
考虑到目前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运作情况,部分银行也调整了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深圳农商行日前发布多则公告,计划调整“圳元金二月盈理财产品2”“圳元金三月盈理财产品9”“圳元金月月盈理财产品4”“圳元金六月盈理财产品1”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为0.2至0.3个百分点不等。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一方面旨在更为客观、专业地展示近期业绩比较基准的最新状况,保持这一指标所具备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够给金融消费者以直观展示,降低其购买时的心理预期,从而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沿海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一季度理财产品的集中破净是“危”也是“机”,尽管银行当时承受了投资者大量的质疑,但随着净值回调、收益率回升,投资者也渐渐明白了长期持有的重要性。“作为理财经理,我会保持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对于那些不经常主动咨询的客户,就编辑提示性内容定期群发,对于比较关注收益率走势的客户,也会向他们转发我整理的一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文章和视频。”
苏筱芮建议,市场波动之下,应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需要强化相关的投教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科普”银行理财相关的产品属性、收益特征,以及用数据及历史业绩等向投资者展示和说明长期投资的价值。
相关新闻